園區簡介
匯川區位于貴州省遵義市中心城區北部,地處黔中與成渝經濟文化的重要交匯區域,與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“兩塊牌子、一套人員”的運行機制,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,也是貴州省“1+8”國家級重點開發平臺之一。國土面積1515平方公里,轄8個鎮6個街道,常住人口57萬人,是貴州省唯一世界文化遺產--海龍屯和著名紅色旅游勝地--婁山關所在地,是貴州省列經濟強縣,也是遵義市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是全國綠化模范城市、全國雙擁模范城市、中國優秀旅游城市、全國環境保護模范城市、中國歷史文化名城、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范區、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、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、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、“國家火炬計劃遵義航天軍轉民(裝備制造)產業基地”、國家低碳工業園區、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、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、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。國開區(匯川區)綜合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219個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48位,(上年第109位),較上年提升61個位次,在全省73個省級以上經開區中排第一位。
一、經濟發展搶眼
2018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1.59億元,增長11.6%;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.1%;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4.8%,實現工業工業總產值299億元。
二、區位交通便捷
匯川區地處成渝經濟圈和黔中經濟圈重要的交匯節點,受“一帶一路”、長江經濟帶和珠三角、長三角、成渝經濟帶多重輻射。北距重慶250公里、南臨貴陽120公里,距遵義機場30分鐘車程,現已開通國內、國際及地區航線22條,通航城市32個;渝貴快鐵已通車,到貴陽只需50分鐘,到重慶只需80分鐘;蘭海高速、遵綏高速、繞城高速、川黔鐵路縱貫全境,杭瑞高速、烏江及赤水河航道臨境而過,是西南腹地通江達海的交通樞紐。
三、生態環境良好
轄區內氣候宜人,夏無酷暑,冬無嚴寒,森林覆蓋率高,空氣質量優,有“天然氧吧”之稱;人文景觀薈萃,除婁山關、海龍屯等不可復制的世界級品牌外,還有國際溫泉旅游城等休閑避暑勝地,是休閑旅游、避暑納涼、置業居家的理想之地。
四、文化底蘊深厚
匯川區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資源,尤其是以婁山關和海龍屯為代表的紅色文化、土司文化以及大批軍民融合企業為代表的三線建設文化,為轄區奠定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。目前轄區依托遵義市歷史文化研究會,成立了匯川區歷史文化研究分會,下設紅色文化研究中心、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和三線文化研究中心,在挖掘整理匯川區歷史文化的同時,負責對文化創意、文化元素、文化植入提供咨詢指導。除此之外,匯川區著力在文化融合發展方面做文章,將文化創意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挖掘紅色、土司、三線、康養等文化資源,加快海龍城文化旅游公園、遵義古城文化項目、播州古城文化旅游綜合體、1964文化創意園二期、奧特萊斯城市文化娛樂綜合體、唯一國際城市綜合體、董泉大酒店、匯川國際溫泉城康養文化體驗區、黔浙文化創意園等一批文化旅游項目建設。
五、旅游前景廣闊
近年來,匯川區圍繞“堅持紅色傳承,推動綠色發展,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”的發展定位,以創建婁山關5A級景區和發展鄉村旅游為切入點,加快推進紅色婁山關、人文海龍屯、生態鄉村旅游綜合開發,發展紅色文化、土司文化、休閑避暑等旅游產品,打造國內一流,國際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。而以文化+金融(唯一國際)、文化+旅游(1964文化創意園)、文化+大數據(奧特萊斯)為引領打造的“匯川范”文化產業項目,其發展勢頭強勢。2017年匯川區總投資96億元實施64個重點旅游項目,共接待游客1614萬人次,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22億元。2018年匯川區將加快A級景區創建,激活旅游市場主體,夯實旅游發展基礎,構建全域旅游格局,進一步拉動旅游經濟增量。
六、生產要素豐富
轄區內水、電、氣價格優廉,在勞動力成本方面,遵義市現有人口約800萬人,有大中專院校6所、在校學生7萬余人,有中職學校25所(其中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5所)、在校生65800余人,落戶我區的企業用工需求可輻射周邊縣區300余萬人,目前我區最低工資標準1680元,強大的勞動力資源儲備和相對較低的用工成本,可有效解決企業用工問題。同時,水電氣資源豐富、價格低廉,自然資源、礦產資源富集,煙、酒、藥、食品等特色產業基礎雄厚,主要原材料及產品物流供應成本較低,在投資成本、資源成本、生態環境、市場空間等方面均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。
七、配套服務完善
匯川區在全市率先成立招商引資項目代辦服務中心,專門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、一條龍服務,為招商引資提供了“快速通道”;區內商貿服務業方興未艾,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交融并進,廣珠、港澳、溫州路、昆明路、長沙路等商圈發展快速,培育了購物廣場、連鎖超市、汽車及零配件、家電、IT等綜合專業市場,形成了輻射黔北及周邊20個縣(市、區)的市場體系;區內有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、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2家三甲醫院,有遵義醫學院、遵義師范學院等高等院校和布局合理的中小學校,各種生產生活設施一應俱全。
八、政策支持有力
同時享有國家級、省級和市級創新平臺多種優惠政策,我區作為貴州乃至內陸地區僅有的幾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,將在更多的方面先試先行,給予企業更大優惠扶持。
園區優勢
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水、電、路、氣、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整,能源價格低廉。建成寬20-40米城市主干道15條32公里,香港路、澳門路、南京路、大連路、上海路、人民路(高九路)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匯川大道等形成城區道路骨架。與貴遵和遵崇高速公路相連,直達龍洞堡國際機場,是大西南的重要出口通道。擁有各類市場25個,營業面積11.06萬平方米,有50萬噸鐵路集裝箱貨場1個,開通程控電話6萬門,變電站5座,日供水能力10萬噸的水廠1個,3萬噸污水處理廠1個,日處理600噸垃圾無害化處理場1個,完全能滿足各種生產、生活用電、用水。同時各類金融機構也在開發區設立分支機構,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。
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把加快工業化放在優先位置,工業經濟主體地位突出,年創產值上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十多家,依靠區內大中型國有工業企業,加大對大中型企業的扶持,引導中小企業向專、精、特、新方向發展,逐步建立一批擁有一定現代科學技術的企業,使區內工業經濟獲得長足發展,形成以軍工、卷煙、電氣、機械、化學原料、綠色食品、白酒等為支柱的工業格局。與此同時,隨著市場經濟應運而生的水果、家用電器、電腦、汽車零配件和副食品等大型專業市場年營業額均高達上億元,形成輻射黔北的市場體系。
園區圖庫